语言选择: 中文版line 英文版

新闻中心

河南科技大学:生产线里闪烁着科研的智慧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李玉琪 记者 庞珂)在河南科技大学的中国轴承陈列馆里,泛黄的图纸与崭新的钛合金轴承静静对话。“轴承,被称为工业的‘关节’。几乎每一个需要旋转的设备、产品,都需要用到它。”机电工程学院院长谷瑞杰这样介绍。

  河南科技大学应“一五”时期国家战略发展需要而建、服务国家制造业布局需要而生,与“洛阳一拖”共同了国第一台“东方红”拖拉机的诞生,与洛阳轴承厂共同走过了轴承产业自立自强的道。

  洛阳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总经理于海波表示,当地“一厂一所一校一院”模式有力促进了轴承行业的发展。“企业出题、学校答题、行业应用,学院面向行业需求,解决行业共性关键技术。”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蔡海潮说,这句话正是学校破解产学研难题的生动诠释。在洛轴集团车间,正在运转的智能轴承生产线里闪烁着学院的科研。

  机电工程学院通过联合洛轴、轴研所等行业龙头企业,攻克了高性能轴承核心元件高一致性和高表面质量加工技术,研发的航天高性能轴承打破了国外,相关研究助力“神舟”问天、“嫦娥”揽月、“北斗”指、“祝融”探火、“蛟龙”探海等等。

  由于河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轴承专业方向办学特色突出,该校也被誉为中国轴承行业的“黄埔军校”,为我国轴承行业培养了70%以上的中高级技术。“我们培养的学子,是轴承行业高速发展的主力军,他们的身影活跃在洛阳轴承研究所的实验室、轴承集团的车间、瓦房店轴承的生产线……”谷瑞杰的脸上满是自豪。

  在智能装备制造实验室里,数控机床的轰鸣声与工业机器人的运转声交织成曲,这里既是教学课堂,也是微型工厂。学院与洛阳轴承集团有限公司、洛阳轴承研究所共建的“一厂一所一校一院”协同育人机制,将企业项目引入课堂。这种“真题真做”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产业前沿。

  走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轴承方向专业的学生轩是学院鼎行双创战队的,此刻,他正带领团队调试新型检测机器人。这个从大一开始就泡在双创的大男孩笑着说:“在这里我学到的不仅是设计图纸,更是如何用科技创新触摸工业制造的脉搏。”

  “平时经常会到双创来,从使用计算机辅助建模软件、再到利用切片软件对此模型进行数据处理,最后对原材料进行逐层打印,自己设计的作品被直接呈现出来,这种感觉非常奇妙!”在3D打印实训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智能控制方向专业的学生肖帅正在准备今年的3D增减材专项赛。“我们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制作相关设备,并配备专业教师进行日常,形成完整闭环。”谷瑞杰表示。

  学院会议室里,蔡海潮翻开最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他指着方案上的人才培养坐标轴说:“横轴是产业需求,纵轴是学科前沿,我们的任务就是让两者完美交汇。”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求创新、强素质的人才培养,是河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六十多载育人模式的生动注脚。

  在学院荣誉墙的显眼,摆放着许多去年轴承专业办学五十周年时收到的校友礼物。“每当看到校友们穿着工装在车间攻坚,就觉得我们培养的不只是工程师,更是大国制造的守护者。”谷瑞杰感叹道,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正在为学院持续创新的动力。

  “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导向,积极响应国家重大战略急需和区域紧缺,培养造就更多具有家国情怀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河南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塑造新动能新优势。”河南科技大学党委、校长王洪彬坚定地说。




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联系人:郭经理

手机:18132326655

电话:0310-6566620

邮箱:441520902@qq.com

地址: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府路京府工业城